著作版權屬放晴文化工作室

       就像人需要食物才能存活,生活中就離不了能量。人類的文明,科學發明,讓我們製造機器,給車輛、飛機加油,可以奔馳、飛翔,利用水力、火力、核能來發電,使我們進入了電氣時代。

        我們熟悉將食物透過我們的消化系統轉化成熱能,也知道機器產生動能的原理,然而對於外在的情境會透過人的心識使人勇氣十足,或者垂頭喪氣。反之,由內而外,以我們心識的力量去改變外在環境際遇的因緣變化,我們就不太了解了。

        而我們對於這種非自然力的作用,自古以來,人們經過驗證從祖靈、巫卜到宗教信仰,以祈福祝願來趨吉避凶,離苦得樂,轉危為安。  

巫卜.jpg   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儀式,如拜神、念佛、禱告、巫術…等,皆需要一個固定的空間、場所或神像,供我們膜拜瞻仰、祝禱,讓我們內心能將自己的信仰投射於其上,使得我們內心能得到平靜沉澱,靈性能與之產生交感。

960413-95-Pagoas Gods and Spirits of Vietnam.jpg  

寺院誦經

參940728-046古都物語.jpg  

教堂禱告

        然我們內心的平衡安定,除了靠他力的宗教信仰外,何不往內求,相信自己內心靈性的力量,而相同的我們也需要一個「心靈的空間」,讓我們的心靈能寄托安住,以達我們內心的平衡安定。而「寶函」做為一個曼陀羅、,觀想一個優美寧靜的環境,我們的心靈能安定地安置於其中。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形體,因老化而終將消逝;然我們心靈將無邊無際地熬遊在這大千世界,而「心靈空間」是其唯一的停靠處。

P70-1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放晴文化工作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